院所权斗,中科院90人集体离职,惊动高层

南方找北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1

前几天,中科院合肥一研究所,同一时间有90多人集体离职。

离职的科研人员,来自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下属的核能研究所,他们大多数博士毕业,拥有事业编制。

如此集体辞职事件,影响有多恶劣,舆情冲击性会有多大,不难想象。

毕竟,这帮人背负国家责任。

在中国的科研江湖上,中科院本身就是一棵参天大树。

在中央号召过紧日子的背景下,中科院今年还是拿到了超过905亿元的预算资金,相比之下,清华大学310.72亿元的预算经费,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可见国家对科技研发的重视。

此次中科院90余科研人员集体离职,震惊高层。


最忙的副总理刘鹤都出马了,可想而知这是件多大的事。

那么,为什么会集体离职呢?

之前有人说是待遇太低,辞职属于“正常人员流动”。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正常人员流动一次就90多人,那非正常得多少人啊?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读书人,一般没有集体造反的“胆”,除非是上面群魔乱舞,有人肆意妄为,局势才搞得不可收拾。

24日《财经》旗下的“财经十一人”发文认为:

刺激90多人离职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核所所长吴宜灿,另一个是5月开始的院内改革。

是权力与资本的博弈,是行政权力与学术霸主的对抗。

属于神仙打架。

2

矛盾出在研究院和核能所之间的院所权斗。

新院长刘建国上任想立威,自组班底,进行改革;老所长吴宜灿院士冷眼旁观,釜底抽薪。

从权力层级上看,院领导所,刘建国大于吴宜灿,院长是院士的上司,但从学术成就讲,吴宜灿大于刘建国。

那么,这一亩三分地,谁家滴?!


刘建国

吴宜灿

吴宜灿院士是中科院等离子所出身的博士,能自立门户成为中科院系统唯一有核工经验的团队,又能突破层层阻力,拿到核相关资质,在合肥研究院搭建了一个中子源,这件事办成了,就是吴院士的过人之处。

传闻吴院士关联多家企业,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中科凤麟。

一位核能所人士透露:“吴所长之前在所里提过,大家想不想买房买车,想的话到我的公司来,大家一起来赚钱。”

金钱和技术支撑的王,威严丝毫不弱于权力赐予的王。

刘建国履新研究院院长之后,立刻开始大幅收权。

据说,刘院长在网上的风评也不是很好,说他钟爱女学生,任人唯亲,有旧官僚主义作派。

而他收权的方式,不外乎人权和财权。

根据知乎当事人匿名爆料,刘院长履新后开始改革,第一件事就是把教授、博导的经费审批权改为10万元,大额支出,必须要经过院方审批。

另外,研究院教授拉来的科研经费,院方会先扣下3成,剩下7成才能作为科研使用。

院方抽成加上降低经费审批权,算是把财政大权收了上来。

收了财权之后自然要收人事权,研究院原有10个所,院方裁撤了3个所,所长重新安排职位,研发课题组并入其他所,但核能所没动,一枝独秀。

核能所一直是相对独立,就连核能所的门禁,跟科学岛上的研究院都不一样。新闻报道提到,“集体辞职事件的导火索,是院方强制为核所更换保安,核所科研人员认为自身权益被侵犯”。

那么问题又来了,同样在研究院里,同样在科学岛上,为什么核所能有自己独立的保安团队,自己独立的门禁系统呢?这是明显的分封诸侯好吧。

院所之争上演到对抗失控境地,是院方为核能所更换保安。核能所科研人员表示此举侵犯权益,在6月15日交接时,直接形成冲突,持续到当夜11点,直到30多名特警到来。


6月15日冲突现场视


集体辞职现场

这也许算是中国学术界最顶级的公共事件和单位丑闻了!

冲突升级后,一些研究人员情绪激动,有人提出要辞职,随即有人响应。院方态度强硬,当即决定立刻让13个处长都搬到核所来办公,当场批准辞职。

说到底,都是利益之争。

其实吧,和平共处才是最好的选择,对抗下来,对双方都不是好结果。

3

吴宜灿院士有科研成果,有产业化能力,有团队管理能力,真的是大神一名,实力是要高过刘建国院长的。

换了是你,在这个情况下,是服从刘院长的收权呢,还是奋力一搏将人一军呢?

一边是研究院刘院长的新派系新建,一边是老所长的新公司高薪诱惑。这些科研人员哪管什么体制编制,纷纷上演集体大逃亡。

科研人才就这样流失了。

吴院士是核所下面多个公司的实际掌控人,下面有很多很牛的公司。

此次事件发生,据说是吴院士的公司要上市,于是,这些科研人员纷纷辞职,迅速上车!

也不知道是否属实。

近几年,科研经费不少,却频繁出现的科研人员人才流失,究其根源,到底是因为什么?

将爷有一问:经此一役,刘建国院长权力改革能否经得起公平正义拷问?吴宜灿院士到底还有多少学术良心,还有多少信仰来科研许国?

这是人们心中最大的疑问。

接下来,且看调查组的调查,到底有哪些人是在裸泳,哪些人会落马?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网友幽默地说:叼飞盘的要失望了,核能所宫变那让他的千枚核弹头梦想越发遥远呢。

把我笑喷。

我的问题是:行政官员如果镇不住业务大牛,反而从人权和财权上限制业务大牛,那怎么办?业务大牛如果拉起了一支队伍,又不想被人掣肘,行政官员和业务大牛斗起来,又怎么办?

当然,理性的观点是支持业务大牛。

道理简单,院所治理如果都依靠行政权力,下级绝对服从上级,科研机构专家就没有话语权,所有的事务,都有不懂行的行政官员把控,导致专家只能迎合权力或者放弃学术谋求做官。

为了阻止科研机构向“官场”滑陷,必须去行政化,去官僚化。

这个方向是对的。

施一公、饶毅等回国的学术大牛,他们都曾经孤愤地呼吁过。

但是,学术大牛比如院士,又要做研究,又要管理又要开公司,真能做得到?

这些问题没解决,院所权斗不会终止。

科研机构既不能偏向“官”,也不能倒向“商”,而是要回归本真面目,而这却是问题所在。

院所权斗,神仙打架,那么学术良心呢?家国责仼呢?都被名利遮了眼!?

唯有长叹。

眼下的丑闻以及背后暴露的弊病,是中科院不能承受之重,也是国家“科技强国”战略必须要铲除的障碍。

审微于未形,御变于将来。

这,正是高层要过问的深意。

(新闻来源:财经、中国经营报、澎湃新闻)

分享科技智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