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LCHINA & IFWS 2019:看可靠性与热管理技术的新进展

极智头条

11月25-27日,由深圳市龙华区科技创新局特别支持,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CASA)主办,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与北京麦肯桥新材料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SSLCHINA 2019)暨2019国际第三代半导体论坛(IFWS 2019)在深圳会展中心召开。

2019年11月26日上午,“可靠性与热管理技术” 分会如期召开。本届分会由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热管理技术与可靠性分析已经从单个产品朝整个系统的面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新型散热材料、热管理技术、面向可靠性设计、故障数据与失效分析、制造过程中的控制及可靠性筛选、寿命加速老化测试方法、失效模式与仿真模拟等技术的进步等都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本届分会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DU Hejun,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中方院长罗小兵,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郭伟玲,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研究助理Ferdinand KEIL,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马占红,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赵惠珊,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州基地)研发工程师陈威等来自中外的强势力量联袂带来精彩报告。

LED的结温对于LED的寿命、可靠性及发光效率的影响至关重要。而且在亮度及颜色要求准确的智慧照明混光及调光应用中,也需要考虑结温,才能准确通过调整驱动电流补偿亮度及颜色的变化。

会上,香港科技大学赵惠珊做了题为“多热阻阵列LED模块的结温监视”的主题报告,阐述了一种可监测灯具中多LED模块上个别(组)LED结温的方法。以多LED模块的PCB上一个热敏电阻当成一个不发热的虚拟热源,用来量测其局部特定位置的温度。结果验正表明,相比于直接用T3ster量测,该有效而便捷的方法能在使用温度的範围内准确得到<1%的误差。

目前的研究表明在垂直控制能力(大于100um)以及微粒子精确控制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DU Hejun分享了采用表面声波微流控制技术操纵微粒子进入3D阵列模型。报告主要针对扩展微粒子在3D控制方面的能力,同时借助光学棱镜提出一项新的方法,可以采用表面声波技术同时观察垂直和水平的3D结构和排布。研究发现声辐射力对于大尺寸的微粒子(6um到20um)具有更大的影响。因此更容易形成3D线或者矩阵。然而小尺寸的微粒子(比如1um)更容易受到声流的控制。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中方院长罗小兵做了题为“量子点LED封装的内部热管理”的主题报告,结合具体的实验设计过程,分享了QD-WLED封装的内部热管理成果,报告指出基于静电吸附制备的具有高导热性和发光性能的QD / hBNS复合材料是一种有效的封装内部热管理方法。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郭伟玲带来了“高压LED及其可靠性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当前高压LED及其可靠性的最新研究成果。

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研究助理Ferdinand KEIL带来了题为“加速测试条件下高品质低成本的LED电源寿命对比性研究”的主题报告,介绍了一项关于高端LED驱动和低成本LED驱动的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尽管以上两种LED驱动在设计、产品质量和失效模式都不相同,但是在THB测试环节,其两种LED的驱动失效的寿命时间并没有很大的区别。

随着固体照明技术的发展,可见光通信(VLC)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已经可以被用于传输速率为几Gbps的通信应用,然而到目前为止,微LED在VLC应用中的可靠性分析还很有限,高带宽微led在VLC应用中的退化行为和失效机理还不清楚。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马占红做了题为“适用于可见光通信高带宽微发光二极管的可靠性分析”的报告, 分享了制备带宽高达1GHz的氮化镓基微LED的研究,并研究了其在15kA/cm2 1kHz交流电应力下的可靠性。

由于体积小,功率密度高等优点,LED适合用作自适应远光(ADB)车灯的光源。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州基地)研发工程师陈威介绍了汽车前照灯用LED阵列模组的光、热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矩形透镜阵列的矩阵车灯模组,以平衡夜间行车中改善驾驶员视觉效果与减少其他道路参与者眩目之间的矛盾。结果表明,LED阵列结合采用特殊设计的矩形透镜阵列可以产生独立的、不重叠的矩形光斑;优化设计的针柱式散热器可以提供更有效的对流散热。

(内容根据现场资料整理,如有出入敬请谅解)

分享科技智慧
立即打开